镇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吴伟关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协作项目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7-11-13 14:46:58

陕西省镇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吴伟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镇安县国土资源局对各位领导莅临镇安支持、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镇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协作项目实施及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基本情况

        (一)镇安县社会经济概况

        镇安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面积3487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也是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4个镇、1个街办、30.5万人,有回、满等11个少数民族,设有西口、茅坪两个回族镇,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镇安水力、矿产、旅游、生态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西康铁路、包茂高速公路、102省道纵贯全境。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94.3亿元, 财政总收入3.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0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58元。

        (二)镇安县地质灾害现状

        镇安县坡陡沟深,平地资源稀缺,地形呈三山两谷一川特征。最高主峰鹰咀石海拔2601.6米,最低点旬河出境处海拨344米,高低落差2257.6米,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旬河、乾佑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区,为区内两大主要水系,区内发育着众多的侵蚀性河流,形成山川相接,谷峰相间,纵横迭峦的掌状地貌。由于我县海拔落差大,坡陡沟深,地质构造复杂,深大断裂发育,岩体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加之气候湿润多雨,导致我县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截止2017年4月,我县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268处,按类型分:滑坡245处,崩塌13处,泥石流7处,地面塌陷3处;按危害程度分:特大级2处,重大级15处,较大级39处,一般级212处。上述灾害威胁着2013户,9527人,9560余间房屋、480余亩土地、4.97km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及乡村道路)、县消防中队及多所中小学校等单位受到地质灾害隐患的严重威胁,其潜在直接经济损失19128.5万元。

        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协作项目开展情况

        镇安县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在我县开展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协作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国土局成立了地质灾害救助示范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县国土局从9月份开始筹备项目实施,在接收到救援物资后,安排专人对物资进行分类登记、打包、妥善保管,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并征求了基金会意见,和各镇办核对了基层工作人员、监测员信息。10月17日,以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文件下发了《关于印发<镇安县地质灾害救助专业服务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镇地防组〔2017〕11号),启动了项目实施,各镇办督促各隐患点监测人员如实填写了由本人签字的受益对象确认书,10月底前已全部上报县国土资源局。本次会后,我们将督促检查各镇办,确保救援物资发放到每个工作人员和基层监测员手中,使这些救援物资在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和监测员手中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他们的宣传,使广大群众感受到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国土厅对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使项目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成效。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调院、省环境监测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在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基础上,今年以示范市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一)健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机构

        县政府在2003年成立了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国土局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处理地质灾害防治日常事务,2014年又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人员及成员单位,2017年重新修订了《镇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调整、充实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人员及成员单位。县国土局健全了地质环境股、地质环境监测站机构,充实了地环股2名、地环站7名工作人员,明确了地环股、地环站工作职责,配备了1台应急车辆和10台电脑、1部摄像机、2部照相机以及GPS、地质罗盘等所需装备。各镇(办)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确定了镇(办)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行政村成立了地质灾害联防组,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明确到镇政府包村干部和村组干部。镇办在汛前完善制定隐患点防灾预案、防灾明白卡、避险明白卡,村组按照两卡确定建设避险场所,负责两卡发放到每户受威胁群众。县、镇、村组各负其责,夯实了群测群防工作基础。

  • 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机制

        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商洛市委商洛市人民政府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政府是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的原则,实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上下联动”,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应急会商制度、“三查”制度、信息共享制度,通过层层签订目标责任合同,实施《商洛市地质灾害防治三级网络二级网格化管理制度》,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图和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表,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县、镇、村组三级防灾责任体系化,建立健全了地质防治共同责任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

        2014年,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环境监测站技术支持下,县国土局成立了地质灾害预警室,购置了服务器、电脑、电视机、专业软件等,与气象、水务等部门进行会商,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2016年县国土局投资60余万元建设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与预警室数据进行对接,配置了专用光纤、电脑和服务器,与市局实现了视频及时传递。

  • 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

        我县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支持下,率先建立了“镇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责任体系、灾情速报及调查报告图件等资料管理信息化。近年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帮助下,完善了管理信息系统,相继录入了矿山地质环境、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应急处置等内容,同时以信息化建设为目标,实现了部分隐患点信息智能二维扫码技术,落实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身份证制度,基本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管理。同时,通过创建、巩固“十有县”,建设示范市,提高了我县地灾防治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目前我局有两名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信息系统,确保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五)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保障制度

        县政府2013年常务会议决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经费不低于50万元。在此基础上逐年增加经费,2016年至今投入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资金67万元、宣传培训和演练资金63万元、群测群防资金17.97万元、应急车辆资金25万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专项资金2450万元,共计2622.97万元。

  • 建立专业化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伍

        县国土局成立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配备了一台应急车辆,统一服装,购置了摄像机、野外调查记录仪、照相机、GPS、激光测距仪、地质罗盘等装备,同时按照省厅、市局要求,构建平战结合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和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成立了技术支撑体系领导小组,依托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技术、装备优势,负责对全县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指导,定期召开研判会、协调会,开展地质灾害巡查排查核查、应急调查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今年以来,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联合镇办、国土所对全县隐患点排查到位,对排查发现缓慢变化的10处隐患点,镇办、村组加强了监测,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和防灾知识宣传;对排查、调查发现的二台子金矿塌陷、达仁镇狮子口滑坡原治理工程排水渠局部损毁导致坡体局部滑塌、铁厂镇苏家峡公路边坡滑坡、柴坪镇金虎村公路边坡滑坡,庙坡砖厂开采页岩引发滑坡、西口镇东庄五组安置点后滑坡等隐患,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及时提交了技术报告,县国土局、镇办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进行了工程治理和隐患整改。

        (七)建立常态化宣传培训体系

        县政府历年将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内容,在年度防治方案中进行了安排,在和各镇办签订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中,也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并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实现了宣传培训演练常态化管理。县国土局每年年初也制定了宣传培训方案,汛前、汛中集中组织宣传培训。今年以来,县国土局开展集中宣传培训2场次,各镇办开展集中宣传培训15场次,设置固定宣传栏20余块,刷写宣传标语150余幅,发放宣传折扇12000把、纸杯4万个、宣传画册、折页1.5万余份,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145场次,结合演练开展宣传培训145场次,参加宣传培训演练干部群众30000余人。

        (八)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2014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省总站协助我县选点建设了37处群测群防监测点。2015年、2016年在维护原监测点基础上,按照威胁程度,对威胁100以上的隐患点建设了监测点,按照隐患点性质、特点,安装了简易雨量计、激光测距仪、在线裂缝监测报警仪等监测预警仪器。截止目前,全县建设群测群防监测点42处,和42处监测员签订监测协议书,配备手机、背包、雨衣、雨鞋、手电筒、钢卷尺等基本监测装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群测群防员队伍,实现了42处监测点数据及时传输入库,能够正常显示,有效的提升了群测群防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其余隐患点,通过设立简易监测桩、裂缝报警器、贴纸等方法进行常规监测,发现异常和险情及时报告国土所或国土局。通过分级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建设,逐步建立完善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体系。

        (九)有效开展隐患点治理工程

        近年来,我县按照“避险、搬迁、治理”相结合的原则,2011年至2016年实施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110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3412户13034人,减少地质灾害威胁隐患点28个。同时,积极实施工程治理,2015年以前争取中、省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12个、地质灾害勘查项目2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1个,争取资金1635万元,县级配套治理资金1700余万元,实施了21个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5年至今,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750万元,县级配套2450万元,对县城城区的第二中学后滑坡、南门坡、贺家槽、太梁山、阳坡等威胁严重的滑坡体进行工程治理,目前勘查、施工工作正在进行之中。通过上述工程实施,消除一批危害严重,特别是危及学校、城区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保障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示范市建设,明确了县、镇办、村组三级工作职责,夯实了工作责任,基本实现防灾责任体系化、群测群防网络化、监测手段多样化、预警预报科学化、排查巡查常态化、演练宣传经常化、设备配置现代化、防治管理信息化、应急处置快速化、减灾效益最大化的“十化”建设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今年9月份以来持续降雨、地质灾害频发的严峻形势下,由于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各级责任落实到位、监测预警及时、应急处置快速,我县发生灾险情21起,但无人员伤亡,特别是成功预报永乐街道办太平村街道办铅洞沟滑坡地质灾害,由于前期预警报警、应急调查及时,处置措施正确得当,确保了14人的生命安全,获得了省厅、市局通报表扬,实现了我县自2005年以来群测群防隐患点零伤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尽管我们在地质灾害工作上做了一些努力,但与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省、市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个别乡镇、部门对地质灾害重视不够,有些村组机构未落实到位,有些隐患点监测不到位,宣传培训不够深入,存在死角死面,部分干部群众仍然存在麻痹厌战和侥幸心理,专业监测点建设有欠账,人为引发地质灾害隐患时有发生;二是基层国土部门、镇办基本无专业人员,管理和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偏少,影响了地质灾害防治职能在基层的延伸和落实;三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进展慢,威胁城区安全的农业局后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有待下一步进行勘察和治理。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各位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我县将进一步夯实责任,查漏补缺,弥补短板,加快、加强工程治理,加大地质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使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上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