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专注讲述琥珀里的昆虫故事

2019-03-06 13:58:15

 

        35岁的山东小伙儿王博,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从事琥珀生物学和昆虫演化研究。从业10余年,他已在国内外科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专著和专辑各1部,科研成果丰硕。

 

        2004年,王博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系毕业,考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师从张海春研究员,一边博硕连读,一边开始了古昆虫学方向的研究。他大学期间主修古生物学方向,现在,继续深造使他更加热爱专业。这里丰富多样的昆虫化石深深地吸引着王博,他仔细认真地研究每块标本,仿佛在跟每个昆虫进行隔空对话,认真、严肃地听它们诉说着自己那遥远的故事。

漳浦琥珀考察

        2008年一天,王博从张老师手中接过几块抚顺琥珀化石进行研究。立刻,他就被琥珀里面保存的栩栩如生的昆虫吸引住了。自此王博开始关注琥珀内含物的研究。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抚顺的一个琥珀商店,王博第一次接触到缅甸琥珀。它比抚顺琥珀时代要更加古老,颜色也更浅,内含物更容易被观察到。作为曾经的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抚顺西露天矿当时几乎已资源殆尽,停止开采,抚顺琥珀又保存稀少,这对了解古昆虫面貌虽说无比珍贵但也只是零光片羽。缅甸琥珀的出现,恰好为古昆虫学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琥珀中展现出更多样的信息也让王博更加痴迷于科学研究,他每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不是在显微镜下收集数据,就是在电脑前撰写文章,磨琥珀,修化石。

 

        凭借对科研的热爱执着和踏实认真,王博发表了大量关于缅甸琥珀内含物研究文章,使缅甸琥珀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带动起缅甸琥珀研究的热潮。

 

        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向。无疑,这位中国青年学者挑起外国研究材料的大梁,实现该专业领域在国际领先的重要一步。这期间他做了大量生物分类工作,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昆虫真实颜色研究,并着重研究探讨了若干重要生物行为的演化,如:昆虫的伪装行为,昆虫的育幼行为、蜘蛛起源等研究工作。相关文章多次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子刊。2018年,王博等通过研究保存于1亿年前缅甸琥珀中的“怪物蜘蛛”——应氏奇美拉蛛,证实蜘蛛古老祖先存在长长的尾巴,填补了蜘蛛起源的关键环节,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先后有百余家国外知名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

缅甸提林琥珀考察

        王博多次组织团队赴缅甸进行琥珀矿地质考察,近期发现了一个新的琥珀生物群——白垩纪最晚期提林琥珀生物群。这些工作打破了欧美学者在琥珀研究的垄断地位,使琥珀生物学成为我国古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新亮点。他的工作也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他应邀在国际琥珀大会、国际古昆虫大会、 国际昆虫学大会等国际国内会议上作大会特邀和主题报告6次等,并担任了国际琥珀理事会的常务理事和国际古昆虫学会的学术委员。琥珀中立体、精细保存地生物内含物,为演化生物学提供了证据,更重要的是琥珀生动地记录了重要的生物演化事件,这也为重建古生态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王博是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和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3年,他获德国“洪堡学者”奖金;2016年,他获第十一届“江苏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

 

        近几年,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王博及其团队勇于探索,潜心考察,经过大量的野外工作,在我国发现了一批新的琥珀矿,并重点开展了我国若干琥珀生物群研究工作。这其中包括河南西峡琥珀、福建漳浦琥珀、西藏伦坡拉琥珀等。这为中国琥珀生物学研究打开了开辟了新的领域。相信他们现在取得的成果仅仅是琥珀生物研究的开始,未来有更多精彩的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