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秋扒乡晚白垩世晚期恐龙化石群地质遗迹发现及研究

2021-07-26 12:42:06

 

        秋扒乡位于栾川县城北,地处伏牛山和熊耳山的交汇处,境内山峦起伏,飞瀑秀竹,奇石美玉,物产富有。1972年至今相继在秋扒乡科考发现的多种恐龙和哺乳类动物化石,让恐龙之乡秋扒世界闻名。秋扒乡是我国最早发现霸王龙化石的地方。那是1972年秋扒公社蒿坪大队的群众在修水库时 发现了两枚形似牛角样的化石,送给时任公社文化干事的常义太同志,常义太同志看后认为是很有价值的动物化石,便将这两枚化石寄往中科院。中科院收到后,经专家研究认定这是两枚霸王龙的牙齿化石。在通知秋扒公社,要求其保护发现现场的同时,派出专家组前往秋扒,专家组里就有著名的恐龙专家侯连海教授和董枝明教授。经过中科院专家组的科考发掘,又在发现地点发现了三枚霸王龙牙齿化石和一些骨骼化石。因考虑到当时的发掘环境和发掘技术,专家组决定保护现场,暂停发掘,带回研究。后经中科院专家研究认定,所发掘到化石为霸王龙牙齿化石和骨骼化石,并把它命名为栾川霸王龙,因其属于暴龙科故又称栾川特暴龙。这也是在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霸王龙化石,现化石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物馆内。

2        006年7月,时任秋扒乡党委书记的姬长江同志召集秋扒乡党政联席会议把恐龙发掘研究做为培植秋扒旅游资源摆上议事日程。同月时任秋扒乡人大副主席分抓旅游工作的张栓成同志和县文物馆馆长林勃勃同志一起,带着从民间收集到的动物化石前往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主席和林馆长受到了侯连海教授的热情接见。侯教授见到他们很高兴,谈及当年在秋扒发掘霸王龙化石的情景还记忆犹新,他详细询问了他们这次来京的打算,并仔细看了他们带来化石,确定这些近期发现的化石就是恐龙化石,他要求他们回去继续搞好普查工作。他还领他们参观了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博物馆,并特意让他们观看了1972年在秋扒乡发掘的栾川特暴龙牙齿化石。

        2007年的6月,秋扒乡人大副主席张栓成,乡旅游办主任李庆州一起陪同乡党委书记姬长江同志,带着近期普查到的化石再次到北京拜访侯连海教授。当时侯教授因事到辽西去 了,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技处的张翼处长接待了他们。当张翼处长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告诉他们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正在筹备建博物馆,秋扒发现恐龙化石,正是他们需要寻找和亟待研究的课题,听到张处长的话他们很高兴,这也是他们北京之行最大的收获。第二天,姬书记一行3人一起赶到省国土资源厅,见到了恐龙蛋研究专家王德有及省地质博物馆馆长张兴辽和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徐莉博士。张馆长听了他们的汇报很高兴,当即表态,7月份带专家到秋扒进行调研。这也给秋扒乡恐龙化石的普查、发掘、研究拉开了序幕。

        2007年7月,省地质博物馆张兴辽馆长(现任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带领恐龙专家组(其中就有著名的恐龙研究专家吕君昌博士)进驻秋扒。按照普查线索,首先对蒿坪村1号点进行了发掘,当天便发现了几件恐龙化石标本,接着几天里,天天都有收获,恐龙的头骨、颈椎、背锥、尾椎、爪骨、牙齿化石等相继被发现。后经专家认定,蒿坪村1号点发现的恐龙为驰龙科盗龙化石,并把它命名为栾川盗龙(从百度中既能看到栾川盗龙的可爱像)。截止目前已在秋扒发现100余个恐龙化石点,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恐龙和哺乳类动物化石。董枝明、吕君昌、季强、徐星等著名恐龙专家及韩国著名恐龙专家李隆澜等相继到秋扒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丰硕成果。

1、河南栾川特暴龙

        1972年栾川县秋扒乡在蒿坪修建一座小型水库(水塘)时,发掘出5枚硕大的动物牙齿和一些骨骼化石,后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人类研究所进行鉴定,经董枝明(中国著名恐龙专家)研究确认为霸王龙牙齿,并命名为栾川霸王龙,后命名为栾川特暴龙。这也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例霸王龙化石。

2.河南栾川盗龙

        属驰龙类新属新种。出土于栾川县秋扒乡1号化石点,它是亚洲地区除隔壁滩和中国东北地区外的第一件驰龙类标本。河南栾川盗龙体长2.6米,用后足行走,善于奔跑,脚趾上长着镰刀型的大型爪,长长的棒状尾,身披松软的绒毛,被视为鸟类的近亲,在恐龙与鸟类的演化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3.秋扒龙

        发现于秋扒蒿坪化石点,是目前发现的晚白垩世晚期分布在地球最南部的似鸟龙类恐龙,作为似鸟龙类中兽脚类恐龙的一支,它与大型鸟类如鸵鸟等在形态上接近,只是它还保留着长尾巴,强有力的三趾脚使它能高速奔跑,而细长、顶端有爪的前肢则可助它捕猎。

 

4.迷你豫龙

        新窃蛋龙类,属窃蛋龙类新属种,化石精美完整,其长度不足0.6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个体最小的窃蛋龙。

 

 

5.张氏秋扒爪龙

        张氏秋扒爪龙是在秋扒乡雁坎村晚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发现的一种新的阿尔瓦兹龙类恐龙化石。张氏秋扒爪龙前肢粗壮且只有一个拇指,爪子锋利,可能是真正的盗窃龙蛋者,属食蛋龙。

  1. 中原豫俊兽

        中原豫俊兽是一类长得像啮齿类的哺乳动物,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到4000万年前新生代的始新世。来自河南栾川晚白垩世地层的中原豫俊兽化石保存完好,是蒙古高原以外亚洲白垩纪晚期多瘤齿兽分布最南方的记录。研究者在中原豫俊兽化石上发现最后一枚前臼齿有乳齿与恒齿的替换现象,这是多瘤齿兽 中相关牙齿替换的首次直接证据,有助于了解多瘤齿兽和哺乳动物牙齿的演化。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原豫俊兽小时候经历过一次意外,使其右腿胫骨折断错位。"虽然伤势严重,增加了觅食和逃脱天敌的困难,但对于植食或杂食性的多瘤齿兽来讲却并不致命;而且,豫俊兽的断肢能在自然状况下缓慢愈合,并部分恢复支撑身体的功能。"吕君昌表示,这个化石记录十分罕见,是中生代哺乳动物中首次发现的断肢古病理学案例。此外,新的发现也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在恐龙绝灭的白垩纪-新生代交界时期,多瘤齿兽并没有受到影响,它们的牙齿发生了适应植食性的复杂变化,种类、体型也呈现出多样性的变化。

 

 

在秋扒发现并命名的君昌豫鸟(纪念为栾川秋扒恐龙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已故研究员吕君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