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09:40:23
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25化石保护研讨会(朝阳)开幕式上的讲话
辽宁省副省长、中共朝阳市委书记 单 义
尊敬的贾跃明理事长,徐星院士,王军理事长,李香菊巡视员,张昊楠副馆长;
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十月的朝阳,秋染层林、硕果飘香。非常高兴在这个充满收获、充满希望的季节,与各位化石保护领域的科研大咖、业界精英相聚于此,共叙情谊、共绘愿景、共谋发展。刚才,贾跃明理事长、王军理事长、王宏亮副厅长等几位领导同志的讲话站位高、落点实,对朝阳化石保护工作寄予厚望,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让我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在这里,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给予朝阳化石事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朝阳是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分布区,1.9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50%以上的区域含有化石资源,其中1056平方公里的重要化石产地内,完整封存着45类343属628种古生物化石,从“改写鸟类起源史”的中华龙鸟,到“揭开被子植物进化密码”的辽宁古果,从形态各异的古昆虫群落,到保存完好的木化石林,几乎囊括中生代向新生代过渡的所有生物门类,创下了时代最久、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层位最丰、科研价值最高的“五个世界之最”,被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白垩纪的庞贝城”。世界上第一只鸟飞起、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不仅是朝阳的亮丽名片,也是探索地球演化、守护自然遗产的科学园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作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化石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朝阳市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化石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先、科研赋能、产业惠民”三位一体发展路径,在保护层面,创新设立化石管理服务机构,整合优化国家地质公园空间布局,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监管机制,实施化石遗址抢救性发掘与系统性保护工程12项,完成化石标本修复与数字化存档3000余件,为遗产保护筑牢“安全屏障”。在科研层面,与中科院古脊椎所、南京古生物所等机构深度合作,支持专家学者围绕热河生物群谱系等重大课题开展科研攻关,累计发表核心论文百余篇,吸引多个国家的专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在产业层面,探索“化石+”新模式、新业态、新场景。当前,改造提升后的龙城上河首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全新布展2025块化石标本(馆藏8000余件),借助化石形态、复原模型、生态景观、科普影像与VR沉浸体验,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相结合,让游客从展品观赏和亲身实践中,感受远古生命的别样魅力。“十一”期间接待游客9.2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522.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13.8%、138.6%。其中,京津冀地区游客占比36.2%,沈阳占比17.8%。正在建设的北票四合屯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以研究阐释、本体保护、研学体验为主题,计划配套建设工作室、实验室等基础设施,为科研团队实地探寻亿万年前的地球密码提供平台和条件。我们已将化石产业发展作为“十五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河首、四合屯等园区为基础,积极谋划凌源大王杖子园区、喀左暴龙园区的保护开发利用,着力形成资源保护、科学研究、科普研学等生态链、产业链,下更大力气推动化石资源与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新的起点,与各个方面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达成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一是借助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的专业优势,加强原址保护和科普宣传,帮助推动朝阳白垩纪古生物化石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一步提高朝阳古生物化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依托院士、专家的科研实力,将朝阳作为古生物研究的“首选地”和“试验田”,深度参与鸟类起源演化等前沿课题研究,争取更多科研成果在朝阳落地转化,不断赋予化石文化新内涵。三是加强横向联系、沟通协作,学习自贡、诸城等兄弟城市先进经验,开发更多文创产品,推出更多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更多生态旅游场景,激发朝阳文旅消费新活力。四是诚挚邀请各位继续关注朝阳、支持朝阳、宣传朝阳,向外界讲好朝阳故事,讲好化石故事,为朝阳振兴发展鼓与呼,帮助朝阳更好地聚人气、增热度、树形象。
过去30年,致力于朝阳化石研究,让徐星院士、周忠和院士等一大批专家取得了突出学术成就,也让热河生物群广为人知、闻名世界。未来30年,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到朝阳开展学术研究,产出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化石科研成果,书写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的新篇章。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